2019-07-22

杨与李动态

从一个小小的购买血泪史引发得对定价的思考
 兜兜

 

定价 ≠ 数字

定价首要是建立在成本和人性的基础上做有效的策略,而不仅仅只看竞争对手卖多少钱。

 

—— 未来如何气质定位

 

 

前两天手滑,手机被我砸了,脸着地。还好只是摔坏了膜。为了一张坏的手机膜,心情差了两天。

过儿说:“你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你的手机膜坏了两天还没换?”

“当然是没时间也没机会买啊!”

“怎么可能?你再仔细想想?”

既然这么小的事情都要追问我,我就好好说说为什么明明自己看到手机的心情膈应成那样都没有换的原因。

 

手机膜这种地摊10块钱贴一张的东西,我总感觉哪哪都有得卖。为了显示自己贴膜的手艺同时又不肯在某宝上浪费快递时间,下了决心要在小店买了自己换。

 

说的普通点这是“作”,说得深一点,在这个时候我应该“及时止损”。

浪费两天时间没有办成的事情,不肯改变策略,选择继续忍耐寻找。这是“路径&成本”给我带来的考验。

 

就在昨天,我看到某低档shoppingmall里有专柜在卖价值300元的手机膜。

 

300元的手机膜10元的手机膜难道真有着上下入地的差别吗?店员在介绍推销的时候,简单的一句“手感好”,却完全让我产生不了购买欲望。

 

摆摊卖300元的手机膜,大部分人会觉得卖东西的人疯了。

放在shoppingmall柜台卖300元的手机膜,大家会产生好奇。

如果在LV店里卖300元的手机膜,大家就会觉得超级便宜。

这是价格与环境与品牌之间的关系。

300元的手机膜摆在LV最便宜的万元包包在一起,也是奢侈品级别的。

所以是谁不重要,跟谁放在一起卖很重要。

 

我小的时候有一种街边店,很流行在喇叭里喊“10块钱3件,10块钱3件,10块钱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通通10块钱3件。”

几年后就催生出某优品店,打着“所有商品都卖10元”的口号。

 

为什么是10元呢?

卖10元意味着用一种换算在做策略。首先消费者会自行凑整,商家大部分情况会收到“10、20、50、100”的整数货币。

而且10元也不多,以现在的消费力基本上也就当做零钱来使用。所以在购买时很容易会产生“超值”的心理。

同时对商家而言,10元不用找零意味着可以提高收银效率节约收银人员成本,这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所以他们从“非整数定价策略”成功转换成“整数定价策略”,为的是更容易实现他们的“小目标”。

 

“非整数定价策略”是我们商家惯常使用的定价手法,至今长盛不衰。这也是因为消费者心理决定的。纵然知道定价99.9元比100少0.1元,但还是会有期待,觉得便宜些,至少不是三位数。

 

当然,以上两种定价模式都是最极端和极简的模式,同时符合品牌本身的战略定位。

 

我相信在未来,商家还是会继续这样的定价策略,因为这样的策略已经成为了人们的认知常态,在短期几年是不可能轻易改变的。

况且网络支付的便捷性提升了定价策略的可能性。管你多少钱,只要想下手,扫一扫就能完全解决支付问题。未来将是无纸币社会,再也不用担心找零问题。

 

我在网上买一个10元的手机膜,却要付出6元的快递费。在这个时候我会觉得快递费太贵了,直接影响我的购买欲望。

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换成中介费。

假设我在购买100万的二手房产时需要向中介支付1万元的中介费。这个时候我可能就不会那么的在意。

1万和6元,差了这么多,可是对比的额度百分比却截然相反。

因此价格在人们心理的承受能力不仅仅跟数字的大小有关,还取决于产品在我们心理中的价值高低。

 

说完这些,你们知道我为什么买不到手机膜了吧。

一句话:“没钱还作”。

 

PS:

1、今天是8.15,日本投降日。

2、既然我们做不了更多,就去支持下电影《二十二》吧。

《二十二》—— 一部反应二战时被迫成为“慰安妇”老人们的生活纪录片

 

兜兜

一个今天买不到手机膜就不回家的脑洞美少女。

 

 

PS:本文版权归未来如何所有